“湖南省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简介
类别: 研究创新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20/10/14

“湖南省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简介

原创 秘书处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  76

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周跃云,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工业大学教授。

基于湖南经济社会绿色低碳与循环生态发展需要应对、破解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具有中国和湖南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专业新型智库建设。基于此,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省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应运而生。本研究基地建设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绿色发展主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观,严格秉承确立和掌握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发展话语权的宗旨,始终把“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服务湖南生态强省”作为根本任务,基于地处株洲这座国内典型现代化工业新城的地域条件,依托湖南省“绿色工业与城市低碳发展”社科研究基地、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等平台,把研究湖南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努力为建设“美丽湖南”提供决策支持和学理支撑。

近年来,本研究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近50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权威媒体发表专论文章或政策建议60余篇;获湖南省社科成果奖、株洲市社科成果奖20余项。主要代表性的成果有:自2011年来连续出版《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报告》5部,对2008年后历年的中国27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低碳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和排序,获得了学界、政界和媒体界的广泛好评。

2019年周跃云教授和张旺博士的专著《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张永红教授等的系列论文《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以构建“共同体”为视角》、赵先超博士等的著作《趣谈人居环境》分获株洲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二、三等奖。2017年刘文良教授的著作《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设计艺术》荣获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赵先超博士的著作《湖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系统分析与调控》、刘文良教授等人的系列论文《当前生态设计的困惑及对策研究》、张永红教授等人的“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系列论文分获株洲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6年刘文良教授的《生态影视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王欢芳博士等人的论文《我国产业集群低碳升级问题研究——以长株潭为例》均获湖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赵先超博士的论文《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荣获株洲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张陶新研究员等人的论文《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计量分析》《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获第五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及优秀奖;2014年张旺博士的论文《中国城市灰霾问题的协同治理研究》荣获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优秀奖;2013年周跃云教授等人的“城市低碳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系列论文荣获株洲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王欢芳博士的论文《我国产业集群低碳化升级的模式》同年被《新华文摘》第4期“论点摘编”,2012年张旺博士的论文《中国碳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年被《新华文摘》第22期“论点摘编”。

周跃云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

周跃云教授应邀参加低碳环保生态与发展国际论坛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报告2011》在经济日报社举行成果发布会

    随着湖南“生态强省”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和交互性增强,本研究基地始终坚持探索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在凝练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发展”领域研究方向时,注重从我国国情和湖南省省情出发,在学术生产和政治政策之间力图建立交互、链接理念和措施。主要的特色研究方向有以下4个: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绿色低碳发展观研究;2.湖南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机制研究;3.湖南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行动研究;4.湖南绿色低碳发展文化培育研究。

 

Copyright2009 © hua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西段170号 邮政编码:415000

联系电话: 0736-7186179 传真: 0736-718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