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文脉
类别: 理论前沿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20/09/10

秘书处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  910

0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点出的文化课题:续“文脉” 提“气质”

   2013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15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学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来源:新华网, 20151225

02.保存好城市的文脉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做到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的辩证统一,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作为城市文脉载体的文物、遗迹、风俗都属于典型的文化资源,必须在保存完好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城市的重新组织进入百姓生活,才能发挥出传递文明、保存特色、启迪心灵的作用。在此,我们既要关注城市文脉保存的本真整体效果,又要关注城市文脉延续的长期久远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城市文脉传播的数字虚拟效果。后者是利用5G技术将城市文化资源虚拟化,使其获得数字化的存在方式和延展方式。这是先进科学技术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开拓运用。

——来源:《光明日报》,201996

03.让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城市古迹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在原汁原味保护的基础上,盘活古迹,让它们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成为保护中更深层次的课题。

   融,意味着“见屋还要见人”。专家认为,让历史文化街区融入现代生活,必须延续其原有生活功能,居住在其中的人是活态文化的一部分,让他们更安居乐业才是保护初衷。

   一些地方在改善民生、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之外,还让居住其中的老百姓成为自觉保护的主体。比如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宏村通过合理的旅游红利分配,调动村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一些保护模式比较成熟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始布局让居民、社区和社会力量自发进行持续的区域更新,形成良性循环。

   活,活化利用而不是呆板死守。保护历史文化,并不是将古迹封存,放在玻璃橱窗里。不少地方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比如近些年,杭州市利用老工业园区和工业建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老建筑增添了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印记。

——来源:《人民日报》,2019611

04.让城市历史文脉成为“金名片”

   延续城市的记忆,不应该把城市历史文脉当作“标本”,不能把“保护”简单地理解为划定几片历史保护街区、几座历史风貌建筑,而是要使之成为活态文化、动态文化,不断赋予其符合时代潮流的全新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取向。“保护”与“发展”,看似是矛盾的对立面,如果能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既尊重文化,又协调发展,既继承传统,又加强创新,历史文脉就能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吐故纳新、焕发生机,成为城市亮眼的“金名片”。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文脉滋养城市灵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城市会更具特色、更有魅力、也更有吸引力。

——来源:央广网,20191113

05.传承文脉 让城市留下记忆

   如果说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那么文化遗产则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依托。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脉见证,才能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

   2017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明确了传承历史文化,探索通过城市设计,精细化管理城市各类空间,保护城市历史格局,延续城市文脉。

   2018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专门针对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并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中央政策文件。

   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推进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发扬,引导建设单位增强文化自觉,设计建造符合文化传承、功能优先、融合环境、环保节能等要求的建筑产品,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城市文脉。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与内核,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宝库,保存城市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和保留文明发展的脉络,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2020430

 

Copyright2009 © hua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西段170号 邮政编码:415000

联系电话: 0736-7186179 传真: 0736-718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