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平:郭娓水彩画的语言风格​
类别: 学术交流  点击数:  录入时间:2020/12/24

原创 秘书处 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 115

郭娓水彩作品

郭娓丨简介

郭娓,1963年8月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水彩画学会副主席,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国家哲学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哲学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常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家。2009年被评为“湖湘画坛年度人物荣誉奖”。

李平平丨简介

李平平,男,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科专业联盟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南赛区资深评委,常德市原创文艺奖评委,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会员

本文发表于《美术》2020年第10期

叙事与赞歌

——郭娓水彩画的语言风格探析

李平平

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图像叙事的手段也在不断地演进,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记录和诉说着人类社会的历史图景。就此而言,图像与文字有着类似的功能,二者皆通过语言形象或者视觉形象向读者传达一定的故事内容。南朝的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开篇就明确了绘画的叙事要义,他说道:“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览。”因此, 有着宏大叙事功能的绘画在艺术史上举足轻重,而这些绘画大多以国画、油画和版画居多, 至于水彩画,则鲜有涉及。在某种程度上,郭娓的水彩画在题材的选择和形式语言的运用上打破了这种藩篱,改变了水彩画不再局限于简单风景描绘的创作观念,探讨了水彩画在历史 题材表现上的可能性。

题材的选择对以叙事为要旨的绘画类型来说至关重要,决定着作品主题思想的社会意义。在创作上,郭娓水彩画的题材选择以历史事件和人物居多,强调通过宏观的历史叙事凸显画面人物的历史功绩,有着颂扬的功能。这类题材主要有古代历史典故、现代革命题材和民族及宗教题材等,皆属于典型的人物画的创作范畴。例如,《水浒之聚义》、《东征 1936》和《佛 光》系列等,反映了画家从多个面向对人物画创作的探讨,尤其是对绘画叙事功能和社会意义的坚持。当然,这些历史、革命题材也从侧面上反映了画家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认知与理解, 体现了他希望诉诸绘画语言,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向观众讲述历史经验。除此之外,郭娓 还绘制了许多以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反映了他在创作上取材的广泛。这些风景画以江南乡村的田园景色为内容,描绘了人们熟悉的日常景象。尽管后者的叙事功能不如历史题材性的人物画,但在创作上仍然延续了前者的思路。换言之,他的风景画也蕴含着一定的叙事功能。此类作品以《回家的路》、《远山》和《荷塘》为代表。

法国著名的现代艺术家杜尚(Morcel Dwhamp)曾说过:“艺术家可以用一切方式说出 自身想说的东西。”他意在强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突破各种既定范式的限制,能够充分 地借助各种形式语言传达自身的观念。同样,对于强调叙事功能的历史人物画来说,尤为重 要。那么,郭娓在创作中又是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呢?换句话说,他使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 来建构起历史叙事的功能和意图的呢?显而易见,郭娓主要通过了一系列的形式语言来达到 这种创作预设的。其中,主要包括了构图、色彩和技法,以及形象的塑造等方面。

首先,郭娓在创作上强调构图的完整性,力图将画面人物布置在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境中。为此,他在构图上充分地借助透视法营造画面的空间效果,为画面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明确的场景。人物的位置与画面的叙事完全按照透视结构展开,而这种借助透视原理营 造出来的空间秩序赋予了画面一种严谨而庄严的场域,使得绘制的图像与实际物象或历史事 件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明晰。以《早春 1942》为例,这幅作品的主题与历史背景是众所周 知的,其历史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的。画家把主要人物形象围绕着长方形的桌案展开,桌案的 布置与人物形体严格按照透视法则,体现了画家将透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段。画面的空间效果通过背景微弱的光线得到强化和延展,并且进一步增强了读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辨识 度。尽管画家并未过多地交代画面背景的细节,我们仍然可以辨识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窑 洞里。另外,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也严谨细致。画家通过人物的轮廓、姿态和神情烘托出 这一历史事件的庄严神圣。尤其是画面人物动作的捕捉,显示出画家对历史人物的理解,画 面氛围的渲染,增添了作品的临场之感,显示出绘画叙事与文本叙事之间的相通。

其次,郭娓的水彩画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显示出他对水彩语言表现张力的认识与探讨。传统水彩画讲求色彩与水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视觉肌理,而在色彩的使 用上更是推崇色彩的通透性、纯度和不同色彩之间的叠加而形成的淡雅含蓄的视觉效果。相 反,郭娓的水彩画不论是在视觉效果的营造上,还是在色彩语言的使用观念上皆与传统的水 彩创作有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画面的整体色彩效果或 者格调上;其二,色彩的使用目的上。具体来说,郭娓的水彩画的整体效果给人一种沉郁浑 厚之感,与传统水彩强调画面的通透灵动的格调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创作方式体现了他试 图通过改变传统水彩画的材料的性质来实现一种古典油画式的视觉效果与审美情趣。

《水浒之聚义厅》是一幅历史题材性质的绘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学想象色彩,反映了画家对历史题材绘画的热爱。可以说,这幅作品在构思与艺术手法上皆体现出画家在群体 人物画创作上的风格特点与艺术水平。画家以黑色和灰色等重色调渲染画面的背景,强化了 画面空间,在塑造整体明暗效果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局部的色彩变化与明暗关系,加之他对干 湿画法的精确掌握,使得笔触的运用进一步烘托出背景的厚重感,简练却不失含蓄。在局部 细节的处理上,画家追求色彩的多样与整体的统一。画家通过色彩的明暗、浓淡、干湿以及笔触描绘出人物衣着服饰的特点与质感。画面前景中的人物的衣着体现了这些特点,画家利 用明暗对比将人物衣着的整体色彩表现出来,而衣服纹理的走势、转折也刻画的细致入微。另外,这幅作品在人物的布置上也颇为巧妙,富有新意。我们知道,人物之间位置关系的构思,是画家在群体肖像画创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有着叙事情节的作品来说 尤为重要,因为构图直接影响着画面故事情节的铺陈,决定着故事内容的呈现效果。而这幅 作品,尽管描绘的人物众多,却没有给读者杂乱之感,这源于画家合理地运用了空间的透视 规律。他使用了焦点透视的方法,将重要人物与情节安排在了画面的中心位置,以强烈的光 线营造一种明暗对比的视觉效果,进而突出了画面的中心。换句话说,尽管画面人物众多, 画家却将其他人物统一在背景中,以强烈的光线突出人物的面部细节,从而呈现出画面各个 人物的秩序。就此来说,这种视觉效果有着明显的西方古典油画的影子,而借助光线突出画面中心的思路更是反映出画家受到了 17 世纪的荷兰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黑影强光”的影 响。

再者,郭娓水彩画的特点还体现在其造型手段与形象的表现手法上。在造型上,现代水 彩画的创作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种是遵循着传统的写实路径,各种水彩语言的运用围绕着如何准确地呈现描绘对象展开,着重体现画家对事物高超的再现能力;另一种,则摒弃了对事物再现的要求,强调水彩材质的属性,注重水彩自身的形式语言。当然,这两种创作思路并 非相互排斥,反而在当下的水彩创作中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同样,郭娓水彩画的造型手 法也体现出上述观念。在创作中,他对于色彩、笔触的运用既非全然围绕着表现对象的形体展开,亦非单纯地追求形式语言的新颖,而是在呈现对象的形体特征的基础上,不作过多的 细节性刻画,转而以轻松的笔法展示出色彩、笔触、水与色的肌理效果。当然,这种局部性 的处理手法仍然要服务于整体的写实思路。例如,《东征 1936》是一幅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 描绘了红军东渡黄河的历史壮举。为了实现对这一宏大历史事件的呈现与赞颂,画家采取了 一种浪漫主义式的表现手法,他将众多的人物以阶梯的形式铺陈在画面上,营造出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画面上的红军战士集体站立着,凝望着画外,犹如屹立不倒的纪念碑一般,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形象的处理上,画家并没有给予个体以细节性的刻画,而以剪影 的形式将诸多战士的形体表现出来,他们的面部同样施以强烈的光线予以强调。另外,在画 面整体氛围的处理上,画家以沉郁的深色调为主,以灵动的大笔触表现背景,烘托出画面的紧张气氛。

承前所述,郭娓水彩画的特点还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尤其在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的处理上反映了其创作观念。具体来说,他在人物形象的表现上,较少去描绘人物的面部 细节,而以概括性的手法将主要人物面部的视觉特征呈现出来,或者以剪影式的手法,将人物的面部隐藏在背景中,同时辅以光线对比勾画出面部的轮廓特征。这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在于画家可以略去那些可能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细微之处,而将注意力放在画面整体的氛围与叙事结构上来。例如,《红军湘江 1943》体现了画家的这种表现思路。他以概括的手法,将强 渡湘江的紧张情节表现出来,而没有过多地刻画人物的形体、动作,仅从整体上表现了战士 奋勇前进的动态。整个画面以灰色调为主体,人物巧妙地与背景色融合在一起,而黑白灰素描关系则通过江水、硝烟和天空加以区分。尤其在后者的表现上,画家着重强调了色彩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视觉肌理,而燃烧在浮桥上的硝烟一方面渲染出战场行军的紧张气氛,另一 方面也展现出了水彩形式语言的特点。最为难得的是,画家通过流动的笔触与水渍将画面的运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郭娓的风景画也较好地体现了其艺术特点。他的风景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仍然 延续了其人物画的创作思路,色彩以沉郁的深褐色调为主,追求画面的浑厚感,反映出他对 西方古典油画的审美趣味。例如,《安徽小景》系列描绘了安徽地区的古镇、村庄和田园风 光。这些作品在形式上追摹一种油画的视觉效果,尤其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在水彩纸上辅 以胶质材料,减少水和颜料的扩散,同时借助干画法将色彩平涂在画面上,追求色彩与笔触 的厚重感。而在色调的使用上,画家大多以灰暗的复色为主,甚少使用明亮的纯色,尽管如此,他在色彩的处理上仍然强调丰富性,尤其是各种灰色调含蓄而生动,进一步增添了画面 的韵律。另外,在明暗关系的处理上,画家同样热衷于营造强烈的明暗对比,来加强画面的 视觉效果。概括来说,郭娓风景画的特点与其人物画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体现出一种庄严 而含蓄的古典叙事格调。

总的来说,郭娓的水彩绘画以色彩的运用以及画面情境的营造见长,体现了他对水彩艺 术语言的理解与探索。在人物画的创作上,他追求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以一种古典主义的 艺术手法呈现这些历史事件蕴含的社会意义与人文精神。为此,他诉诸各种形式语言,力图 营造出如同古典油画般的审美意境,体现了他对这些历史题材的理解与认知,并给予读者以 强烈的沉浸体验。同样,他的风景画亦是如此,反映了其艺术观念的一致性。他的风景多以常见景物为表现对象,以浑厚沉郁的色彩将这些景象转化为诗意般的意象,赋予了这些风景画不同的审美特质。就此来说,郭娓在水彩画的向度上探索了图像介入历史叙事的可能性, 并在此基础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历史赞歌。

 

Copyright2009 © hua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南文理学院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西段170号 邮政编码:415000

联系电话: 0736-7186179 传真: 0736-7186077